9 13
本文中包含了在邮箱中的内容。
生物:
三高单元检测
语文:
随笔“梦想”于作文本上
整理笔记
背诵课文
物理:
三高1节写完
化学:
王后雄 P 23-30
数学:
三高 P12/7,8,10 P13/12 P8/10,11 P10/3,5,6,11 P11/1,2
英语:
三高 P2-15
报纸L2写完
背词组
语文推荐书目
1《无尽的探索》作者:卡尔·波普尔(奥地)
2《林肯传》作者:(美国)戴尔·卡耐基 3《名人传》作者:(法)罗曼·罗兰
4《苏东坡传》作者:林语堂(当代)
5《阿加莎·克里斯蒂自传》作者:阿加莎·克里斯蒂(英)
6《巴赫传》作者:艾达姆(德国)
7《拿破仑传》作者:艾米尔·路德维希(德国)
8《梵高传》作者:欧文·斯通(美国)
9《甘地自传》作者:甘地(印度)
10《巴尔扎克传》作者:斯蒂芬・茨威格(法)
11《居里夫人传》作者:艾芙·居里(法)
12《卓别林自传》作者:查理·卓别林(英)
13《从文自传》作者:沈从文
14《“CEO的圣经”:杰克·韦尔奇自传》作者:杰克·韦尔奇()
15《约翰逊传》作者:鲍斯威尔(苏格)
16《我生活的故事》作者:海伦·凯勒(美)
17《罗素自传》作者:罗素(英)
18《富兰克林自传》作者:富兰克林(美)
19《鲁尼自传》作者:鲁尼(英)
20《史蒂夫.乔布斯传》作 者:艾萨克森(美)
《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》(美)肖恩·柯维(SEAN COVEY)著,陈允明译
该书在1998年首次出版,是一种用于自我提升(self-help)的书。它的基础是作者父亲史蒂芬·柯维的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一书。与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不同,”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写的,趣味盎然。“(作者语)该书是全球超级畅销书,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,在120个国家出版。
推荐理由:美国的强大是从培养杰出高效青少年开始的。本书是一个密集的训练计划,在美国青少年中最具影响力,它直接影响着美国青少年的素质。书中充满聪明的点子、伟大的格言和令人惊异的人生经验,对于年轻人来说,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书;对于青少年的父母、老师以及足以影响青少年的任何一位成年人来说,本书也是必备读物。
“而”字用法
而:
(一)代词
1你;你的 例: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2这样,此 例:同是被逼迫,君而妾亦然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(二)连词
1表示并列关系: 相当于“和”“与”
蟹六跪而二螯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2表示递进关系:可译为“并且”“而且”
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3表示承接关系: 相当于“就”“才”
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发于水上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4表示转折关系: 相当于“却”“但是”
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5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: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吾恂恂(xún担心的样子)而起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6表示假设关系: 相当于“如果”
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诸君而(如果)有意;瞻余马首可也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7表示因果关系:相当于“因而”“所以”
遏其生气,以求重价,而江浙之梅皆病。——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8表示目的关系:可译为“为了”
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——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——汉 司马迁《鸿门宴》
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——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
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——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
陶渊明(365—427),字元亮,名潜,东晋时浔阳郡柴桑县(今九江市西南人)。他生活在充满战乱的时期,自幼博览群书,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,从29岁入仕途,历任江州祭酒、镇军参军、建威将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直到41岁归隐。13年的仕途生活,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,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,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,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,退归田园,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。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他毅然作出这一抉择。
晋安帝义熙元年(405)8月的一天,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(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)来县巡视。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。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,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,气愤地说:“我决不能为五斗米(指奉禄)折腰,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。”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,要去奔丧;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,辞官归田了。
据旧县志记载:彭泽县治在现今的湖口县江桥乡柳德昭村南的凤凰山下。当年城内有玩月台、九曲池、洗墨池等名胜。陶渊明常与江州名人在此吟风赏月,议论时政。后人在此建祠塑像,纪念陶渊明的高风亮节。故址现仅存玩月台遗迹。
当年,陶渊明是在“洋洋平津”的鄱阳湖上挂上归帆,回到柴桑故里的。归途中,他“舟摇摇以轻飏,风飘飘而吹衣”,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”,表现出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”的愉快心情。行船靠岸,他远远望见家门,就狂喜地“载欣载奔”,而后是“僮仆欢迎,稚子候门”。他走进后园,看到“松菊犹存”,更为兴奋。于是他“携幼入室,有酒盈罇,引壶觞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颜”。他甚至感到村子周围的树木和溪流也因为他的到来而“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”。他对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。陶渊明饱蘸激情之笔所写的《归去来兮辞》一文,叙述了他辞官归里的原因和归途中的感受,热情奔放,感情真挚,文情并茂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赞说:“晋无文章,惟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而已。”
陶渊明刚回家时,由于有僮仆,只偶尔参加田间劳动,以消愁解闷。后来,家境贫困,雇不起僮仆,非亲自务农不可。他早出晚归,春种秋收,承担全部农活。对于读过书,当过官的封建文人来说,确是难能可贵的。他的妻子瞿氏,与他志趣相同,安贫乐道,励志耕耘。田野上时时出现“夫耕于前,妻锄于后”的情景,被当地人民传为佳话。
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,都反映在他的诗中。
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
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
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
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
陶渊明当年所居的上京村,即现今星子县的玉京山,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地貌特征。从星子县城乘车至此只需半个小时。“平畴交远风,良苗亦怀新”。“登东皋以抒啸,临清流而赋诗”。他在诗中所写的“东皋”、“西畴”、“斜川”等遗址均存。东皋是一个石岗,这里有陶渊明的石刻。西畴是一片田园,至今庄稼茂盛。“斜川”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港,至今清流涓涓,流向鄱阳湖。鄱阳湖中有一座小岛——落星墩,是陶渊明吟咏过的“曾城”。
陶渊明在与乡邻“披草共来往”的过程中,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他们或在田间地头,或在家中场院,挈壶相至,只鸡相邀,谈天说地,“相见无杂言,但道桑麻长”。
这个时期,陶渊明写了不少描绘田园风光,抒发自己隐居躬耕愉快心情的诗文,如《归田园居》的五首。其一为:“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,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暖暖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,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巅。”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,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,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。
可是,好景不长,陶渊明退隐上京第三年即义熙六年(410)6月,家中不幸失火,八、九间茅屋转眼化为灰烬。一家老小只能寄居船上,赖以栖身。原有的僮仆早已辞退,生活十分潦倒。但灾害和穷困吓不倒陶渊明,他在诗中写道:“贞刚自有质,玉石乃非坚”(《戊申岁六月中遇火》)。一年后他举家迁移到二十五里以外的南村(又名栗里,后名陶村,在星子县境内)。新居在庐山虎爪崖下。村前有柴桑桥。桥下流水潺潺。五棵柳树环绕宅前。他与邻居及好友颜延之等在农事之余,常在新居里畅怀饮酒,纵谈今昔。“春秋多佳日,登高赋新诗。过门更相呼,有酒斟酌之。”(《移居》)诗中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”二句,为后世传诵,脍炙人口。
在中国文学史上,许多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。陶渊明的一生是在诗酒中度过的。归田以后,他更是“偶有名酒,无夕不饮”,酒后赋诗,直抒胸臆。在《饮酒》二十首里,有不少为人传诵的佳句,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。诗中所蕴藏的诗情画意,令人神往。“青松在东园,众草没其姿,凝霜殄异类,卓然见高枝”。他以孤松自喻,勉励自己保持卓然不群,洁身自好的操节。
这个时期内,陶渊明依靠劳动度日。除了耕田灌园,还织过席子,打过草鞋,卖过蔬菜。由于农田常遭水、旱、虫灾,加上官府逼租催税,陶渊明一家的生活仍极为困苦,有时处于“夏日抱长饥,寒夜无被眠”的困境。生活尽管困苦,但他固守穷节,不改初衷。有一次,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。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,饿得起床也很困难。檀道济劝他再入仕途,陶渊明仍婉言辞谢,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的米和肉,谢绝接受。
在陶渊明的晚年,江州战乱频繁,百姓流离失所,在饥寒中挣扎的陶渊明,多少希望有一个无君、无臣,没有赋税,没有战乱的“世外桃源”供乡亲们安居乐业。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他脑海里酿醖。在《桃花源记》(并诗)里,他描绘了一个“春蚕收长丝,秋孰靡王税”的“世外桃源”。据有关学者的考证。这个理想世界的原型,有可能是庐山汉阳峰下的康王谷。
1986年秋,参加全国陶渊明研究坐谈会的代表们考察了康王谷。它位于园田居和五柳居之间,山高、谷深、地险、林密,传说是楚康王避秦乱隐居之所。康王谷口双峰高耸,一水中流。谷口路窄,前行三、五里豁然开朗,田畴纵横,鸡吠相闻,山溪两岸,屋舍俨然,簇簇山桃,临流照影。学者们惊叹:这里真象桃花源。谷内有姓陶的村子,自谓陶渊明的子孙。他们捧出“陶家酒”,款待访陶人。
陶渊明在穷困潦倒中走完了自己一生的道路。元嘉四年(427)11月,他带着问心无愧的高傲与世长辞。他生前交待家人,处理后事“省讣却赌,轻哀薄敛”不发讣告,不收赠礼,以朴素的仪式,安葬于家乡的面阳山。
陶渊明死后,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,经与众友商议,因谥法中“宽乐令终”为“靖”,“好廉克已”为“节”,故私谥为“靖节”,人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。
后人游庐山,常去面阳山凭吊陶墓。离陶墓不远有濯缨池,陶渊明生前常在此洗涤。池旁有一块巨石,赫然横卧,传说陶渊明酒醉后,常卧石上,人称“醉石”。在九江县沙河乡蔡家洼,有陶渊明祠和纪念馆。